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做出的指示👷🏻,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鬥精神🩼🪮,深入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由上海市科技黨委🫃🏽、上海市科協🦹🏼、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共青團上海市委聯合主辦的《星耀: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共話“新時代北鬥精神”》主題宣講會於2020年10月29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部分上海參加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團隊、科技工作者在會上回顧攻堅歷程👩🏽🔧,分享深切體悟🔵,弘揚奮進力量,再創新的輝煌。
三千余名杏悦2平台師生在校內1個主會場,32個分會場集體收看學習《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主題宣講會》🔩,其余學生分散在線收看,聆聽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團隊和科技工作者數十年的攻堅歷程和深切體悟🛺,共同學習“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杏悦2娱乐校內主會場收看直播學習
上海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聆聽北鬥人的奮鬥故事、深入學習新時代北鬥精神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實踐🦶🏼。他向北鬥團隊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也向所有參與研發的科研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對所有科研人員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大家以新時代北鬥精神為指引👚,把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談及的“四個面向”作為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希望大家以新時代北鬥精神為標桿,把個人理想融入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把愛國奮鬥精神轉化為前進創新的動力;希望大家以新時代北鬥精神為動力,奮力開創上海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我校各分會場集中收看學習
主題宣講會上,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席紅霞研究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曹月玲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自主鑄就北鬥星,創新擎畫玉汝成》、《為北鬥衛星打造姿軌控“三只眼”》🙎、《“北鬥”閃耀,澤沐八方》的主題報告。來自中科院微小衛星研究院的青年科研人員通過“北鬥人說北鬥”,以TED演講、詩歌朗誦、合唱等形式,生動展現了“北鬥”人科技報國的使命責任。
學生自行收看直播
收看直播的我校師生被北鬥人身上“攻堅克難話創新、拼搏奮鬥話精神、追求卓越話夢想”的精神追求所打動,加深了對“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的理解🌼。
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輔導員楊欣怡表示:“此次宣講會圍繞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建設、運行等內容,為我校學生揭秘了許多‘神秘’北鬥背後的故事,展示了我國航天事業科學技術創新與發展歷程。科學家們分享了北鬥衛星的設計理念與研發故事,生動再現了我國衛星導航事業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裏程🧑🔧;宣講會上也有好幾個年輕的面孔💆🏿,他們與大學生的年齡相仿⛵️,分享內容也非常接地氣,通過風趣地介紹了自己在團隊中的工作經歷,展現了青年科學家對這項科技事業的熱愛與擔當🤦🏿♂️。宣講會還創新形式,以TED演講、詩歌朗誦、合唱等方式,生動展現了‘北鬥’人科技報國的科研責任與真切體驗🔅。”
來自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雅楠說🤾🏼♂️:“這個偉大的團隊以夢為馬、披星戴月🏃🏻➡️🎚、乘風破浪,和時間賽跑,與自己比拼,舍小家為大家☞,勇於擔當🫳🏽,自主創新,我想這就是新時代北鬥精神。那同為新時代的年輕一代🖼,我能為祖國做些什麽?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和事業中,踐行新時代北鬥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朱鵬表示👩🎤:“我覺得🤳🏼,新時代北鬥精神是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北鬥團隊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困難,終於完成了北鬥升天的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各類創新👩🏻,是祖國的驕傲👨🏿🍼,這種科研的精神也是我學習的目標。感謝北鬥團隊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的貢獻,‘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句話也會讓我受益終生🧑🏽⚖️。”
教育學部2020級碩士研究生沙恬琰說:“作為新時代的一名研究生,通過觀看此次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我被老一輩科杏悦2作者的愛國熱情👼🏽、為科學獻身的責任感深深震撼🫰,同時也深刻意識到了學術研究的神聖不可侵犯🧑🏼🎄🧔🏽。科學事業的發展核心在於創新☆🐏,但其基石不外乎‘道德’二字。有德才可立學,無德學難以立,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也將不斷加強學術道德修養,嚴守腳踏實地的學術風氣,堅持誠實守信的道德原則,從自身做起➖,盡己所能影響他人⇒🧙🏻♂️,做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良好學風建設的維護者!”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吳惑表示🤸🏽♀️:“通過觀看《新時代北鬥精神宣講會》🧙♂️,我深刻感受到北鬥人的奮勇拼搏、勇於挑戰🏊🏿♂️、不怕艱苦👨🦱💂🏿♂️、自主創新🫵🏻、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品質,這也正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的精神傳承。看到‘北鬥人’為了科技創新、研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夜以繼日👨👦、不辭辛苦的奮鬥,這種精神讓我十分觸動👩🏼🦱,也瞬間激勵了我🪓👨🏿🦳。作為一個工科學生,我看到目前國外半導體🙎🏻♀️、芯片行業的先進與我們的不足,新時代中國要在世界舞臺強大起來,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接過前人的接力棒,自主創新、追求卓越🚣♂️、努力奮鬥👀,我們的努力不僅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我們要把科技創新和愛國精神相結合𓀅🪰,在更大的精神動力下,克服困難,達成更高的科技成就,破除外國的技術壁壘🧑🏻🍳,將中國科技推向世界之巔。”
社會發展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鐘宇洋說:“收看完主題宣講,我深深地被北鬥精神所震撼和激勵。從1994年北鬥正式立項,到2020年最後一顆北鬥衛星成功完成組網,橫跨近25年的崢嶸歲月背後是一代代北鬥人的砥礪前行💨,也是一次又一次失敗但不言棄的精神。最終,中國依托北鬥系統,順利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在我看來,北鬥收官之星的圓滿成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需要繼承‘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北鬥精神,努力續寫乘風破浪的‘星’篇章! ”
軟件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張娟表示😆:“通過這次宣講報告,我感受到了‘北鬥’人踐行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使命👰🏼♀️,矢誌不渝攻堅突破,為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做出新的貢獻。從這一群可愛的科學家們的身上,我體會到了‘人無精神則不利,國無精神則不強’🤚🏻🧜🏼♂️,我們應該腳踏實地、行穩致遠,我們應該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為在讀博士研究生,未來很可能加入到科研隊伍中,更需要‘兩彈一星’與‘北鬥新精神’的支撐😠,通過擔當🏮、通過創新,去實現質的跨越,星辰大海就不是簡單的夢,而是可以實現的強國夢🙍🏼。”
傳播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郭金錦談到:“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精神品質👨🏼🎨。當代大學生術業有專攻,在學習好本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應善於在跨學科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潛心自主鉆研,註重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鍥而不舍地攻克一個又一個研究難題。困難恰恰是激勵我們不斷奮進的動力🚵🏼♀️,只有親身經歷大膽嘗試、精益求精的過程,才能收獲成功的喜悅。同時,還應重視團隊的力量,積極向他人學習,學會在溝通交流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同儕攜手共進,方能不負青春年華。”